为什么连续服药需要间隔4-6小时?
为什么连续服药需要间隔4-6小时?
身体有病,需要药物治疗。我们服药时,无论是医嘱还是说明书都会注明每天服药的时间和频率。一天三次或每隔4-6小时服药是常见的。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时间规律吃药?为什么不一劳永逸地吃下去呢?
首先,药物能否治疗疾病,不仅取决于药物是否有症状,还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。药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,才能抑制或防止疾病继续发展。那就要参考剂量,吃多了会有副作用。
其次,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是静止的,会随着肠道吸收、血液循环、肝肾代谢、泌尿系统排泄等而降低。一般来说,药物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,这种半衰期的长短,决定了再次服药的时间和量。通常药物半衰期为6小时。
所以也决定了有些药物要再服用4-6小时以上。通过再次服药,可以保持血压中的药物浓度,持续治疗疾病。
药物一天三次,其实大多数都错了。
一天三次的计算方法是把24小时分成三次,每次8小时,也就是说每8小时吃一次药。而不是,但大多数人都明白,白天吃药三次,晚上不吃药。另外,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需要一天服用三次,有的一天服用四次,有的药物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。
通常,缓释片需要更长时间。这类药物服用一次后会在体内缓慢释放,从而维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,继续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。时长也不合适。有些药物持续12小时需要早晚服用,有些药物持续24小时只需要每天服用一次。
此外,一些药物需要在必要时服用,如解热镇痛药。但服药时间长短也与药物有关。有些药物如果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中毒,服用后几天就要停药。
中医的疗程比较长。一方面,中医见效慢;另一方面,中医治疗疾病有不同的原则。所谓治根,从调理脏腑开始,中间要换药,才能调整重点。
所以我们常说,如果你不是专业医生,请不要盲目服药或改变用药剂量,这样会给你的健康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。
用药注意事项
1、维生素服用过量会变成“毒药”。补充维生素,如果剂量超过人体上限,就会发生副作用。比如脂溶性维生素从体内慢慢排出,摄入过多会增加中毒的风险。对于婴儿来说,过量补充维生素A可能会引起呕吐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由于脑压增加,囟门未闭合的婴儿可能会异常肿胀。过量的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骨骼生长,还会使儿童骨骺过早闭合,影响骨骼发育。
正确做法:饮食规律的健康人一般不需要补充。对已确诊为维生素缺乏、偏食或体重减轻者、孕妇、消化吸收不良的老年人及特殊疾病人群,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。此外,饮食不规律、常年在高温寒冷环境下工作、有吸烟、饮酒、熬夜等不良习惯的人也可以适当服用维生素补充剂。补充任何一种维生素,都要看清楚剂量,最好不要连续服用超过5天。如果儿童检查后需要补充维生素D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剂量。另外,最好不要空腹吃维生素,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,如维生素A、D、E、k。
许多2、乱用止痛药,严重可致死。人经常不顾疼痛而服用止痛药,但他们不知道长期滥用止痛药有潜在的危险。首先是胃肠道的刺激。阿司匹林、消炎痛等药物可能刺激胃粘膜,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,诱发胃溃疡,甚至胃出血穿孔。二是造成肾脏损伤。第三,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。第四,可能导致心理依赖。此外,因为止痛药掩盖了病情,人们很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,比如癌症。
正确做法: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、剧烈疼痛,特别是头、胸、胃、腹部疼痛,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,千万不要自己吃止痛药。轻微头痛、牙痛、全身酸痛等。如果病因明确,可以购买相应的解热镇痛药。但是如果吃了三天不见效,就应该去医院检查。最重要的是,止痛药的服用量不能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剂量,也不能自己增加次数。服用期间如有不良反应,应及时去医院治疗。
3、乱用创可贴引发感染。创可贴不是治疗所有伤口的“灵丹妙药”。它的基本功能是止血,但不能完全绝育。此外,其吸水性和透气性差,一旦使用不当,会造成伤口感染。不适合使用创可贴:出血较多的伤口;小而深的伤口;动物咬伤、蜇伤;皮肤疖;污染严重的伤口;伤口感染;重或宽伤口皮肤擦伤;烧伤或烫伤的伤口。
正确做法:创可贴只适用于不伤肌层、出血少、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。在使用中,除非伤口没有被水浸湿或污染,否则创可贴不需要在24小时内更换,否则应及时更换。
4、润喉片当零食。润喉片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含有西药成分的,常用的有华素片和溶菌酶含片;另一种是中药润喉片,常用的有银黄含片、草珊瑚含片等。它们含有抗菌金银花提取物或碘,能在一定程度上杀死或抑制细菌。但如果在口腔内没有炎症的情况下服用,或者炎症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服用,则容易抑制和杀死口腔内的正常菌群,反而可能引起口腔溃疡、扁桃体炎等疾病。另外,很多润喉片中的成分——冰片,性质较冷,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,引起腹泻,容易造成孕妇流产。
正确做法:需要润喉片的要按照说明,千万不要过量。使用时,将润喉片放在舌根上,靠近咽喉处服用;不嚼不咽,少说话;服药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进食、饮水或漱口。胃肠功能差的人不宜长期服用含有冰片的润喉片。
在5、药驾赛酒驾,忽视危害大。,“药物驾驶”是指服用药物后出现的嗜睡、头晕和视力模糊的症状,这是车祸的一个危险因素。一般来说,服用感冒药、抗过敏药、镇静催眠药、抗偏头痛药等药物容易嗜睡;吃镇咳药、解热镇痛药、抗病毒药可引起头晕、幻觉;解热镇痛药、胃痉挛缓解药、血管扩张药、抗心绞痛药、抗癫痫药等。倾向于模糊视觉,使其难以区分颜色,并使其难以区分交通灯。此外,还要注意许多慢性病,如降糖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低血糖,以及服用降压药时血压波动较大时出现的头晕、头晕等症状。有些保健品不可忽视。例如,褪黑激素在欧盟被禁止,因为它影响睡眠。
正确做法:服用上述药物后,6小时内不要开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