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视频,自媒体,为人们种草提供一站式服务
9月3日,香港股票阿里巴巴收于284.2港元,市值6.152万亿港元。腾讯控股股价收于534港元,市值5.117万亿港元,两者市值差距已达1.035万亿港元。ATS之间有万亿美元的差距。
阿里和腾讯最近都出现了不错的股价上涨,但相对而言,阿里在投资者眼中是一家更性感的公司。
众所周知,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行业是AT。回顾这两家公司的发展,阿里和腾讯一路“相恋相杀”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两家公司的市值都在不断创新高。
但这一次,AT与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差距首次达到1万亿。是偶然还是未来的长期趋势?
阿里与腾讯市值再现万亿剪刀差
7月7日,美国股票研究学会写了《阿里巴巴与腾讯 谁能率先拿到万亿市值俱乐部门票?》。当时阿里市值超过5万亿港币,与腾讯市值差距只有数百亿港币。
短短两个月,阿里在港股的市值不仅成功突破6万亿港元,还首次将与腾讯市值的差距拉大至1万亿港元。今年上半年电商和游戏板块利好,也带动阿里和腾讯股价上涨。今年年初以来,阿里港股上涨35%,腾讯上涨40%。
2020年第一季度,阿里巴巴营收1143亿元,同比增长22%,超过1070.38亿元的市场预期;非GAAP净利润223亿元,同比增长11%。腾讯一季度营业收入1080亿元,同比增长26%;净利润270.79亿元,同比增长29%,均超过市场预期。
第二季度,由于宏观经济的好转,阿里和腾讯的业务也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能力。腾讯实现营收1148.83亿元,同比增长29%;净利润331.07亿元,同比增长37%;非GAAP下净利润301.53亿元,同比增长28%。
阿里巴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537.51亿元,同比增长34%,超过市场共识预期;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4%,至475.91亿元。到第二季度,阿里在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方面已经超过腾讯。
以第二季度为例,通过比较阿里和腾讯的业务收入,也可以看出哪些业务提供了AT的收入。
今年上半年,由于疫情的影响,线下向线上的转移加快,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市场渗透。阿里的电商业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腾讯的营收主要靠游戏业务,游戏业务容易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,这也将影响腾讯接下来的表现。
除了影响部分投资者判断的业绩因素外,阿里和腾讯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技术布局决定AT市值差距
十年前‘BAT’的概念刚刚成型,外界就给腾讯的产品、百度的技术、阿里的运营贴上了三大‘巨头’的标签。2010年,阿里和腾讯当时的年收入只有今天的十分之一。
阿里巴巴2010年支付会员100多万,2010年总收入55.576亿元人民币;净利润14.695亿元;非出口相关业务总收入占比由2007年的29%上升至2010年的42%;非会员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07年的21%上升到2010年的33%;会员费收入和增值服务收入更加均衡。
2010年,腾讯总收入196.46亿元人民币;期间利润为人民币81.152亿元。业务收入方面,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154.823亿元;移动和电信增值业务收入27.159亿元;网络广告收入13.725亿元。
相比10年前和现在的财报,今天的阿里和10年前的阿里有很大的不同,但腾讯依然是10年前的腾讯,游戏业务依然是收入的支柱。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业务发展模式相比,也许我们可以找出并购的原因
回顾阿里的发展道路,电子商务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,但相比十年前的电子商务业务,现在阿里的电子商务地图已经有了全球视野。在电子商务领域,阿里仍然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。虽然腾讯在JD.COM和拼多多有战略投资,但已经证明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坚如磐石。JD.COM和拼多多都依托腾讯的微信生态系统,彼此独立,相互竞争。
一般来说,JD.COM和拼多多会归入腾讯系。三年前,在乌镇刘、王兴的宴会上,刘坐在离马最近的位子上。但这两家公司与其说是腾讯的盟友,倒不如说是佣兵——的金融投资命运,会随着竞争形势的加剧而分散。
腾讯从未停止过在电商领域的行动。近几个季度,腾讯也通过微信生态实现了电子商务,通过微信小程序挖掘了社交电子商务的价值。然而,目前这种商业化尝试与淘在电商行业的扎实布局和对B服务的护城河相比,不值一提。
阿里财报显示,目前核心业务对其营收的贡献超过86%,其中,布局4年的新零售也达到了规模,以80%的增速增长,占其营收的20%。此外,阿里多年前布局的云计算和智能物流也保持了快速增长。菜鸟营收增长54%,阿里巴巴云营收增长59%。
相比腾讯,阿里从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自力更生的人,做电商,做支付,做物流,做云计算,做新零售,做物联网。据一位小投资专家介绍,阿里以云技术为支撑,系统构建了支付、交易、信用、物流,形成了基于大数据、云计算的商业运营体系。正是因为长期的技术布局,阿里成为互联网行业技术实力的代名词,这也很好的反馈到其财务业绩上。
与腾讯的理财投资风格不同,阿里一直坚持战略投资。以阿里投资家装为例。2018年和2019年,阿里分别投资了Real Home和红星美凯龙。投资达成后,阿里没有给钱就走了,而是深度参与了两者的数字化升级,以此带动行业。阿里在新零售、美容等领域的投资,基本上是一种‘婚姻’式的战略投资,而不是‘约会’式的金融投资。这给阿里和所投资的公司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善,客观上为不同的行业创造了一些新的赛道。
脆弱的财务投资
微信和QQ都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流量。持有大量流量,这也为腾讯核心业务游戏创造价值提供了用户基础。
据一位小投资者说,回顾腾讯的发展道路,腾讯自营支付、游戏、娱乐、音乐等。因为在用户数量、用户持续时间、用户粘性、使用频率等一系列重要指标上有绝对优势,所以利润可观。这就是美团、JD.COM、拼多多都依赖腾讯的原因。
从财报来看,游戏和广告的表现还不错,但腾讯其他业务的能量不足以支撑其成长。相比阿里,腾讯还没有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,游戏业务的增长已经过了高峰期。虽然可以继续赚钱,但为了带来更多的长远利益,仍然面临挑战。
同时,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股票阶段,腾讯的用户增长也接近天花板。未来不仅难以实现更多的用户增长,还将面临来自字节跳动在社交领域的竞争。目前,字节跳动已经有了诸如今日头条、颤音、西瓜视频等爆款产品。在中国,颤音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,占据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,明显威胁到腾讯的社会生态。
坐在QQ和微信这两个流量王国里,腾讯的业务发展长期比阿里轻松很多。它可以快速模仿各种需要流量支持的商业模式,而不必亲自去开新灶。然而,这种“新把戏”在一个关键战场上失败了。
错过短视频窗口后,腾讯推出微视,试图倾注最好的资源复制一个颤音。然而,微视的DAU在2018年夏天增长到了750万,但是颤音在6个月后交出了2.5亿份抄本。它们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。
除了短视频,字节跳动还成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游戏部门,与腾讯的腹地展开竞争。在世邦魏理仕(CB Insights)最近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独角兽榜单中,中国字节跳动已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,以约1万亿元人民币(合1400亿美元)的估值排名第一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腾讯的护城河领地正在被字节跳动入侵,这也给腾讯的后续增长带来了压力。
云计算领域由阿里开启
也许是因为腾讯和阿里的技术投入和布局不同,也使得他们的芯片权重不同。目前阿里已经甩开了云计算领域的腾讯。
目前,云计算已经成为科技巨头刺激股价上涨的最强动力。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都通过云计算带来了第二条增长曲线,推动其市值突破数万亿美元。有分析师认为,由于阿里巴巴云的发展速度,其未来估值将从目前的8倍PS显著接近亚马逊AWS的14倍PS,对阿里未来收入的贡献率预计将类似于AWS对亚马逊的12.79%。近年来,阿里巴巴云的收入增长仍然非常明显。
阿里在互联网技术方向上的远见卓识,使得其对公有云技术的系统开发比腾讯早了很多年,而阿里在云技术、操作系统等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开发,则让腾讯难以匹敌。第二季度,阿里巴巴云保持了59%的健康增长,收入连续三个季度突破100亿。腾讯至今没有公布腾讯云的营收增速,高调的工业互联网短期内无法带来营收回报。
腾讯的流量牌,没打赢头条
随着蚂蚁集团上市进入倒计时阶段,持有蚂蚁集团33%股份的阿里巴巴可能成为中国首只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科技股。近几年,蚂蚁金服的支付、数字金融、科技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得到了联动和加强,后续的发展也是投资者所期待的。
另一方面,腾讯实际上是靠流量增长达到了天花板。微信已经达到顶峰,拥有12亿用户。毕竟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9亿,微信用户增长空间不大。如果腾讯不能尽快找到新的增长引擎,那么商业模式在业绩层面的增长将面临压力。
在我看来,还有更重要的一点。对于腾讯来说,依靠游戏和投资当然可以带来良好的收入增长,但资本市场往往看基本面,也看公司的想象力。目前腾讯可能还没有自己的梦想,但是真的很难看到它的想象。
本文来源:港股社-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了解世界,重点报道港股公司,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关注我们
有没有真的追回网赌款的黑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