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历史上李卫最后的结局如何呢?
- 2、电视剧《李卫当官》里的经典台词???
- 3、李卫到底有什么魅力,生前受到雍正的庇护,死后老百姓还给他立神像?
- 4、一代名臣李卫,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?
- 5、清朝名臣李卫,靠着买官入仕,为何还能只手遮天呢?
- 6、历史上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?为何能获得雍正帝的宠爱?
历史上李卫最后的结局如何呢?
历史上的李卫身为雍正的四大宠臣之一,是唯一能有善终的人。可以说是十分的成功的。
身为宠臣,肯定是一个当官的,但是你要知道的是,李卫却是一个打字不识的人。他的官是捐来的。很多人看到这就觉得李卫这个人肯定是一个比较无能,爱拍马屁的人。否中怎么能在雍正活到了康熙还得到善终呐。
其实,李卫之所以能有善终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本领的。他虽然不识字,但是师爷等人起草公文,都要念给他听,有不合意的他都会修改。而且能切中要害。同时李卫也对文人,文化事业十分看重。很多人对李卫的印象是很好的。
同时李卫也喜好武艺,他身高两米。臂力过人。当捕盗之时,李卫都要身披金甲,亲自登台指挥。李卫还向雍正主动请缨,要到军前冲锋陷阵,雍正批示说,这些事还轮不到你。
同时,李卫不畏权贵,当他还是一个小官的时候,就表现出这种品质的,雍正也是看重了他的这一点,特别看重他,即为就重用他,特别是专门为李卫设了浙江总督一职,全权负责这一重要却难于治理的地区。
李卫当地方官的时候,十分接地气,接地气的官也就深受百姓的喜欢,老百姓喜欢的官政绩也不会少。李卫很能干,还是清官,还很能体察百姓疾苦光是这三样就能得到皇帝的看重。
但是他也有缺点,就是就是狂纵傲慢。李卫在浙江为官时,每次出门都要绣衣衮袍、声乐齐鸣,前呼后拥,引得人们争相观看。
李卫死后,朝廷赐予的谥号是“敏达”。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卫为官的一生。
电视剧《李卫当官》里的经典台词???
李卫:师傅,您放一百二十个心.有我在,包你没事.
闵静元:你刚才叫他什么?
李卫:师傅!怎么了?天地君亲师,哪儿错了?
闵静元:哈......没错,没错.一个扬州知府,堂堂的朝廷命官,拜起盐帮的帮主为师来了.你还真的没错!
李卫:我也告诉你一句:就像老爷子这样的德行,你这样的人想拜他为师,他还不收呢!
闵静元:放肆!这可都是你自己说的,到时候朝廷问起来,你不会抵赖吧!
李卫:我一不贪污,二不受贿,拜个师傅有什么可抵赖的.
闵静元:那就好!我告诉你,我现在要把你的师傅和这些人都带走,你不要妨碍我的公务!
李卫:那我也告诉你,这帮人都是我破获贩运私盐偷漏国税的重要人证.他们一个人都不能带走,请你也不要妨碍我的公务.
闵静元:我这可是奉了总督大人之命,专办这个案子的.
李卫:好--大的来头啊,那我可是奉着四爷的命,来办这案子的.
闵静元:你说这话,可得负责!
李卫:怎么着,看样子你还想参四爷一本.
闵静元:我可没这么说.关键是你说是四爷叫你来办的,有什么凭证吗?
李卫:师傅,您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了.您说说看,像他说这样的话,是何用意?
公帮主: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.
李卫:舞剑我懂,沛公是谁呀?
公帮主:就是四爷.
李卫:我明白了. 我告诉你,四爷叫我办案当然有凭证,这些人不能抓,除非有四爷的话!
闵静元:你敢写一个保单吗?
李卫:什么保单?
闵静元:保这些人的名单哪,你敢吗么?
李卫:我敢哪!
李卫:我真不愿意想起来.都是朝廷命官,孔子孟子你也念了不少.皇粮吃着,俸禄拿着,应着名儿的都是给皇上办事,为老百姓谋福利.七成盐税,那是多少钱哪,我还真不愿意想起你来!
季东平:你,你,好.你当着扬州的百姓,把事情说明白!
李卫:我还没说明白呢,你就急成这样儿了,算了吧!我看还是别往明白了说吧,省得给咱大清国丢脸面!你们大伙都听着:咱们季大人,什么坏事儿都没干,盐商罢市,就是冲着我李卫来的.你们要骂,就骂我李卫,我他妈没本事,没抓住这帮胡作非为的王八蛋!
.....
季东平:你口出秽言,你的官箴何在!
李卫: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!大不了我回家种地去!
李卫:我们都大夫的一般不给人祝寿.我们这边给人祝寿,那边人就翘辫子了.
众人:怎么这么说啊!
李卫:不过,公老帮主另当别论!一生和盐打交道嘛!
冉成杰:哼!我倒要听听这是什么说法!
李卫:(向冉成杰)你,吃过猪肉吗?
冉成杰:猪肉?
李卫:对!就问你,吃过猪肉吗?
冉成杰:什么意思?
李卫:你说是一块鲜的猪肉放的时间长,还是一块用盐淹过的猪肉放的时间长啊?
PS:第一部。
李卫到底有什么魅力,生前受到雍正的庇护,死后老百姓还给他立神像?
我们知道在清朝的时候,选拔官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,因此,清朝的官员的素质也大为不一样,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不大认识字的大官,他就是李卫,虽然他是不认识字,却很受雍正的庇护,百姓也非常爱戴他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首先我们知道李卫的出身是很好的,他的家境很富有,在康熙时期,家里人就给李卫捐了员外郎官职,不过,那时候的李卫并不是很受重用,毕竟李卫这个官是买来的,而且他的文化素质也是很低,直到雍正时期,他才派上了用场。
因为李卫本就是那种非常敬业而且是刚正不阿的人,他对于朝廷上一些不法之事,敢于向雍正阐述,这一点雍正也是非常看重的,而且还多次提拔他,到最后他还走上封疆大吏的位置,后来又升为浙江总督。
李卫的能力是很强的,他在做每一件事情都是非常的认真,他曾经打击很多不法商贩,确保了清朝官盐收入,他在浙江任职时,整修了海塘,还在江南打黑除恶上做出贡献,还有惩治那些贪赃枉法的人,很多老百姓也是非常看好他,对他的做法是非常的赞叹的。
而且,虽然李卫的文化水平很低,但是,他却是很喜欢结交那些文人墨客的,而且,也是非常看重他们。所以,李卫这一生虽然是大字不识,但是,他对朝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,还有对老百姓的贡献也是很大的,所以,他不但受到君王的重视,在他死后,百姓们也是为他立了神像。
一代名臣李卫,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?
首先介绍一下李卫和他的五个儿子,大儿子李星垣,最后卷入案件中被判死了,次子李星聚,比较平淡的一个,三儿子李星灿比较平淡的一生,但是做了一个小官,老四李星宿、老五李星福都是比较平淡的,也是没有什么辉煌的人生。
其实虽然说李卫有五个儿子,但是实际来说确实五个儿子都有一定的不足,因此最后也都是比较平淡的,没有一个能够做到李卫那样的成就的。李卫之所以优秀,就是因为碰到了雍正这样的明君,正是雍正想要提拔他,顺便也是为自己更好的去统治江山,因此李卫就此被重用,自己的人生也是如同开挂了一般。但是事实难料,很多的时候有其父为必有其子,他的几个儿子确实都是有很多的不足的,最后也是都没有能够像李卫那样取得不错的成就。
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,但是实际并不一定都是这样的,相比之下,李卫的几个儿子确实真的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。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想去追求,并非李卫那样,最初是一直去探索,去闯荡的,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风格,因此他们的人生也是没有追求的人生,最后的结果也是平平淡淡的结果。
其实无论是怎么样的,我认为都是李卫的孩子,确实都跟着李卫占了很多的光彩,最后也是有着很顺利的人生,确实是从李卫这里得到了很多的便利。
清朝名臣李卫,靠着买官入仕,为何还能只手遮天呢?
因为他为官清廉,又特别忠心,自然被雍正的重用。大家可能不知道,在清朝买官这种事情是非常常见的。说起来就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想要入仕,但是又不太爱读书,所以家里人就出钱给他买了一个官,让他能够找点事情做,不要天天在家里啃老。然后朝廷给他们的官职就是一个员外郎,手头没什么权力,每天按时上下班就行。
李卫的家里就是江浙一带的富商,他爸看着他天天在家里瞎晃荡就给他捐了一个官。李卫也挺开心,就颠颠地去上任了。然后他运气也特别好,在九子夺嫡中遇到了还没当上皇帝的四爷雍正。那时候雍正也缺人,然后就对李卫考察了一番,发现他这个人着实不错。
李卫的官职虽然是买来的,但是他可从来没有贪污过老百姓一分钱。说起来有点厉害,李卫家里真的特别有钱,拿现在来比较,基本上就是马化腾那种有钱吧。虽然不是第一,但是也就在前十富有名单上吧。所以他干嘛拿自己的脑袋冒险贪污呢?除非他觉得当富二代太无聊了。
李卫不仅自己不贪污,他还不允许别人贪污。他本身就是富商之子,所以对一些官商勾结之类的门道一清二楚。所以他在哪里上任,就把那里整顿一番,有雍正的大力支持,他自然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而且他对雍正很忠心,毕竟从很久以前就跟在他身边了,雍正用着也放心。李卫就慢慢成为了一代名臣,在朝廷里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历史上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?为何能获得雍正帝的宠爱?
《雍正王朝》中,李卫原本是一个斗大字都不识的乞丐,是雍正帝收留并调教了他,才让他最终成为一方大吏,但在历史上,真实的李卫可不是这个样子。
得益于电视剧《雍正王朝》以及《李卫当官》这两部电视剧的影响,不少人对李卫这个人物都比较熟悉,剧中李卫古灵精怪,歪点子极多的形象,可以说是深入人心。
而这两部电视剧,对李卫的出身和平生经历,描述基本一致,均设定为出身贫寒,且年少时混迹于街头,因为机缘巧合,拜在了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门下,这才一步步得到信任,最终得以重用,成为了雍正的宠臣。
不过,历史上真正的李卫,虽说确实是雍正的宠臣,但他的来历和身份,却与电视剧里大相径庭,那么,李卫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呢?让我们回顾历史,去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李卫。
李卫其人
在电视剧《雍正王朝》里,李卫是在第一集就开始出场,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,与十三阿哥胤祥一切,受命前往江南筹款赈灾,在黄泛区附近,遇到了还是乞丐的李卫、高福以及小翠三人。
之后,雍正收留了这三人,自此,李卫成为雍正的仆人,而在后续的多个剧情里,也都有李卫这个人物的出现。
那么,历史上的李卫,真的曾经是一个沦落到街头行乞的小乞丐吗?答案为不是,真实的李卫,不仅不是个乞丐,更没有沦落至街头行乞,他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富家子弟。
据史料记载,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,即如今的江苏江苏省徐州市直辖的丰县,并且,李卫的家里,在当地还算是一个小富之家。
具体富裕到什么程度,历史上没有记载,但李卫长大成年后,担任的第一个官职,就是花钱捐来的。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,真正的李卫,家里的境况还是要比一般的老百姓强不少的,至少属于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。
如果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,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,怎么会有钱去捐官呢?
除了这个出身不同之外,关于李卫的真实文化水平,电视剧演绎的也有所偏差。在《雍正王朝》第六集里,已经前往四川担任县令的李卫,给雍正写了一封信,信中错别字连篇,被雍正笑称这就是“天书”。
这个设定,直接把李卫定性成一个目不识丁的人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历史上的李卫虽说算不上学富五车,但也是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,之所以这么说,其一是他的家境完全有能力支持他读书学习,其二就是他的第一个官职虽说也花钱捐来的,但也不是光有钱就可以的。
清朝的捐官制度,始于康熙皇帝,当年康熙因为国库空虚,但又正值用兵之际,因此为了筹集钱款,便开启了“捐官”制度。
但捐官虽说是花钱买,但在文化方面还是有一定要求的,至少在康熙年间,最起码是得读过书,只是演变到后来,才会发生那些负责此事的官员们,只认钱不认人的现象。而李卫所捐的第一个官职,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上经常听到的员外郎。
所谓员外郎,其实只是一个虚职,属于正职以外的郎官,相当于候补,平常的工作就是协助正职处理一些繁杂事务。
不过即使是虚职,也不是说目不识丁就能担任的,由此可以说明,李卫并非是大字不识一个。还有,就是关于李卫与雍正的结识过程,历史与电视剧同样有所不同。
电视剧里,李卫是在黄泛区结识了雍正,之后进入王府当起了仆人,继而逐渐获得了雍正的信任,先是被派往四川任职,之后又一步步高升,最终成了朝廷大员。
而实际上,李卫捐员外郎时,是在康熙五十六年,并且,担任员外郎不久后,就进入朝廷,任兵部员外郎一职,而在两年后,也就是康熙五十八年,由于工作表现不错,升任为户部郎中。
也就是说,李卫前期的任职与升迁,基本上与还是皇子的雍正并没有太大的联系,大部分还是靠着自己的表现以及能力升上去的。
不过,也是由于李卫的出色表现,引起了当时雍正的注意,这才为将来雍正继位后,李卫能够平步青云打下来坚实的基础。
据记载,李卫在户部任职时,曾负责管理库银,当时有一个亲王,对收缴上来的银两,每一千两都要抽走十两,还美其名曰为“库平银”,意思就是这十两是误差,但实际上就是进了他自己的腰包。
对于这种现象,若是换做旁人,大概率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但负责管理库银的李卫则表示不愿意,他多次劝说这位亲王不要中饱私囊,但无奈的是,这个亲王根本不听。
没办法,李卫就在库房的走廊上,放了一个柜子,柜子上贴了一张纸条,上写“某王赢钱”,意思这就是亲王的盈余,这样一来,就将亲王的非法收入公之于众,最终,这个亲王羞愧万分,也就停止了这项收入。
而这件事,被雍正得知后,对李卫这个不畏权贵的小官员十分敬佩,并自此开始逐渐欣赏李卫,这才有了李卫平步青云的机会。
李卫受雍正帝宠爱的原因
李卫受雍正重用,成为他的心腹大臣,这一点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历史上,是确有其事,那么他究竟受宠到什么程度呢?
首先,官位升得极快,在康熙驾崩前,李卫还是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,而到了雍正登基之初,马上被晋升为直隶驿传道。
这还不算完,刚封了直隶驿传道,还没上任,就又被雍正改任为了云南盐驿道。按照清制,户部郎中品级为从五品,而直隶驿传道为正四品,至于云南盐驿道,则是从三品的大员了。也就是说,李卫从康熙驾崩时带到雍正登基不久,前后不足一年的时间里,官位连跳了数级别。
而这还不是李卫的终点,在云南盐驿道干了不到两年,李卫又荣升云南布政使,级别为从二品,相当于现在的省长,负责云南全省的财政税赋。
之后,李卫更是开启了火箭般的升职速度,历任浙江巡抚等职,到了雍正五年的时候,李卫已经官至浙江总督。
五年多的时间,李卫从一个从五品的郎中,一路升迁到正二品总督,这种升职速度,纵观整个雍正朝也是少之又少。
而到了雍正晚期,李卫更是先后被加封为兵部尚书,兼任刑部尚书,同时还加了太子少傅衔。除了官位升得快之外,李卫受宠还体现在雍正对他的态度上。
众所周知,雍正皇帝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,对手下的大臣要求也极高,少有赞许之词,多为训诫之语,但对于李卫,雍正是怎么看都喜欢。比如,在《清史稿》里就记载了雍正对李卫的评价,整体来说,评价相当高。
不管是官位,还是态度,李卫在雍正面前,可以说一个很特殊的宠臣,而他之所以能被雍正重用和信任,原因大致两个方面。
第一,李卫确实有很强的能力从李卫的履历来看,他干得最多的工作,就是和盐政有关,比如在云南时,他担任云南盐驿道,后来升任云南布政使,同样还兼任负责盐政工作。包括他刚当上浙江巡抚时,也是兼任两浙盐政使,专门负责整理盐政,查处私盐贩卖。
盐政,历来是古代王朝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,用命根子来形容都不为过,因此,不管是哪一个皇帝都会对此十分的重视。
而李卫在负责了盐政方面的工作后,不管是在云南还是在浙江,都干得非常好,尤其是在处理私盐泛滥上,李卫先后剿灭了多个令朝廷困恼多年的大盐枭,最终使官盐畅通无阻。一个替国家挣钱的人,怎能不让雍正喜爱?
还有,李卫除了在盐政相关工作上出色之外,还擅长缉拿盗贼,在雍正四年前后,江浙交界处太湖水域,各路盗贼聚集于此,烧杀抢掠无恶不作,让过往的客商以及当地百姓是苦不堪言。
而李卫上任后,充分运用了各种计谋,或打入盗贼内部,或拉拢分化,总之最终将当地横行多年的贼患一扫而空,当时雍正还特意下诏,大大表扬了李卫一番。
政务能力强,是李卫能够得到雍正宠信的表面原因,毕竟这样的臣子,只要不是昏君,都会对其加以重用,而除此之外,李卫还有一习惯,才是他得以雍正信任的根本因素。这个习惯,就是他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,都会一字不动地复述给雍正听。
比如,在李卫初任云南盐驿道时,历来和他关系很好的怡亲王胤祥(也就是老十三),在李卫临行前对他进行了一番叮嘱,要他不辱使命,并且,还给了他二百两银子作为赏钱。
而一转头,李卫就把他和老十三之间的对话,一字不落地奏给了雍正,虽说这只是一件小事,但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老老实实的臣子呢?尤其是像雍正这样,猜疑心极重的皇帝。
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,每一次李卫都会将他与其他大臣之间的对话以及事情的经过,原原本本地告诉雍正,而越是这样,越让雍正认为李卫忠心耿耿,久而久之,雍正也自然会对他极其信任。
李卫的结局
李卫在雍正一朝,可以说是位极人臣,也是雍正帝面前的大红人,在雍正晚期,还被赐予尚方宝剑,雍正帝还安排画师为李卫画肖像。
不仅如此,李卫在雍正晚年被调入军机处,并加封为太子少傅,同时,他还被雍正允许在“骑马入紫禁城”。一切的一切,都说明了李卫是如何受宠,不过,在雍正死后不久,一切却很快都变了样。
公元1735年8月,雍正驾崩,李卫当时在雍正帝的灵柩前伏地大哭,以至于昏倒数次,继任的乾隆皇帝有感于李卫做出的贡献,还将雍正生前使用过的朝珠赠给了李卫。
之后,乾隆把治理北方水患的任务交给了李卫,为此李卫是不辞辛苦,先后奔波三千余里,进行实地勘察后,将治理方案逐一上奏乾隆。到了乾隆三年,李卫由于积劳成疾,最终病倒,不久后逝世,年仅五十一岁。
截止到这个时候,乾隆对李卫的态度还算可以,不仅在李卫死后为他赠谥号“敏达”,还特意派人前往李卫的家乡“酬奠茶酒”,以祭奠这位实心为大清办差的官员。
但在乾隆四十二年,南巡的乾隆皇帝,在西湖岸边游览花神庙时,看到庙里有当地百姓为纪念李卫所树立的李卫雕像时,突然当场暴怒。暴怒的结果,是乾隆不仅对李卫做出了极低的评价,还当场命人,将李卫的雕像烧毁推倒。
曾经被乾隆赞誉有加的李卫,为何乾隆会在数十年后,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呢?其实很简单,就是在乾隆心里,凡是父亲雍正支持的,就是他乾隆反对的。
这一点,在乾隆几十年的执政生涯中得到了很深的体现,比如当初深的雍正雍正信任张廷玉,在乾隆登基后,结局同样不太好。
雍正临终前,曾恩准张廷玉可以在死后配享太庙,而原本这个板上钉钉的事情,却在乾隆登基后,实行起来极为困难,最终张廷玉还因为此事,落了个抄家的结果。
还有就是当年参与过“九子夺嫡”的皇子,比如皇八子胤禩、皇九子胤禟等,在雍正登基后,都被逐一定罪圈禁。
而到了乾隆时期,这些铁案却被一一推翻,乾隆皇帝对这几个叔叔,释放的释放,平反的平反,完全将他爹雍正当年定下来的东西全部推翻。所以,对于雍正时期的大红人李卫,自然也就会成为乾隆打击的对象。
刚开始时,乾隆只不过是碍于面子,并没有对李卫如何,而在登基了几十年后,随着统治的稳定,乾隆自然会对李卫动手。
更重要的是,乾隆一生都自信心爆棚,认为自己文治武功无人能及,老百姓却没有为他立庙,一个小小的臣子李卫,却堂而皇之的受百姓的香火供奉。这让自视甚高的乾隆如何能忍?所以,为了泄愤,只能是拆了李卫的神像。
不过,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,李卫究竟是一个好官还是坏官,后世自有公论,至于乾隆是不是一个好皇帝,那就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了。